热讯:独家重磅!监管出手!部分机构接到通知,下线!
【导读】监管出手!部分公司和三方平台接到通知,本月内下线基金实时估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方丽
【资料图】
对于业内颇具争议的基金估算净值服务,监管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获悉,日前已有基金公司和第三方平台收到来自监管方的通知,被要求于6月份下线基金实时估值功能。此外,监管还在摸排目前基金实时估值功能的情况。
而就在此前,中国基金报对基金代销平台和基金公司提供的净值估算服务,及其引发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探讨进行了报道。当时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未来取消或者限制对主动管理型产品的估算。
对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此番监管出手,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相关功能,更好地保障投资者利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监管要求部分平台本月内
下线基金净值估值
6月6日,一张内容为“基金公司直销和第三方代销收到通知,要下线实时估值”的消息截图在基金圈流传。
经记者多方核实,此消息为真。日前,确有多家基金公司和第三方销售机构收到监管文字或口头通知,被要求于本月内下线直销和代销平台基金净值估算功能。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上海、深圳均有基金公司合规部门收到证监局转发证监会机构部的通知,要求6月16日下架实时估值。另外,听说蚂蚁、理财通等也收到了通知。”
他表示,华南某头部公募收到了深圳证监局的邮件通知。该公募旗下APP前不久上线了自研估值系统,在此之前使用的是天天基金提供的估值数据。
另据知情人获悉,监管下发的一份通知显示,“日常监管关注到,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盘中估值会严重偏离实际净值,存在投资者投诉风险,要求6月16日前完成相关系统改造并下架盘中估值服务,并在下架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投资者安抚和解释工作,向投资者说明盘中估值不准确,亦无实际意义,取得投资者理解,避免引发投诉风险。”
“我们公司合规部接到了证监局的电话通知,要求下线直销平台上的估值功能,时间是6月16日。”北京一位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另据一位第三方代销平台人士透露,“我们也收到消息,提供净值估算服务的所有平台都将迎来整改,要求本月内下线估值服务系统。”
另一方面,监管方面还在做一些“摸排”工作。一位中小型公募市场部人士透露,多数基金公司合规部门这两天都接到所在地证监局电话。“监管主要询问了公司直销有没有估值功能,以及直销平台目前盘中实时净值估算功能的提供和使用情况。”他说。
华南一位电商人士表示,目前恒生聚源、思迪、同花顺等公司都有提供实时估值的系统,而多数基金公司使用的也是这些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如果监管要下线相关功能,对这些供应方应该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我们收到的监管通知,不能给用户展示基金估算净值,我们内部也将尽快召开会议,来讨论解决方案。”另一位人士表示。
业内:监管出手促行业健康发展
谈及此次基金净值估值下线,不少业内人士直言,监管此次出手整改,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相关功能,更好地保障投资者利益,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据一位代销平台相关负责人认为,基金净值估算所带来的影响很复杂,虽然基金净值估值数据可以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分析基础,但这一数据可能会加大普通投资者的情绪变动,基金净值估算数据会使投资者对基金的涨跌幅产生一个具体数值的心理预期。
“当实际净值并没有达到预期时,容易使投资者产生负面情绪,进而迁怒到基金经理;当实际净值高于预期时,则容易使投资者产生亢奋情绪,有可能导致投资者发生不理性的加减仓行为。”上述人士认为,其实基金净值估算模型无法实时反应基金经理的仓位调整、基金投资标的变化等影响因素。
上述人士还表示,基金实时估值最开始产生只是提供一种参考和服务,但这些年对基金估值的关注度提升。此次监管出手规范基金估值服务,更有利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对来说,判断一只基金是否值得投资,不能仅看单日基金净值的涨跌情况,更不能依据净值估算进行短线操作,投资者应理性投资。
“我们公司电商平台讨论区里面80%的交易日都有因为净值估算出现的谩骂。实际净值比估算净值涨得少、跌得多,基民要骂我们;实际净值涨多了、跌少了也要被骂。”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说,“最奇葩得是,原本估算净值是跌的,实际上是涨的,我们也要被骂,因为影响他们操作了。”
这位公募人士直言,“监管能够出手干预此事,对于基金公司、基民以及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采用“未知价”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可能引起的套利和短期交易等行为,不利于长期投资。此次基金净值估值服务下线之后,未来基金公司应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投教活动,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
基金净值误差惹争议
对于基金估值合规性和准确性引发的争议,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前不久做过详细报道。业内表示受准确性拖累,管理人运营端的客户服务压力大增,估算净值与基金公司公布净值的差距,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不良的心里预期偏差,进而可能引发投资行为的变形。
从目前实际操作来看,基金净值实时估值和基金真实净值之间往往存在巨大差异。
所谓净值估算,一般来说是第三方销售平台提供的附加增值服务,通过基金定期报告中的历史持仓结合实时股票行情模拟出来的净值估算结果,可以将其理解为“基金净值的一个估算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金净值。这也就决定了它与实际值存在一定误差,仅供参考。
基金净值,指的是每份基金净资产,是基金公司根据基金当日持仓、收盘行情及市场情况计算出基金资产总值,再扣除相关费用等基金负债后得到资产净值,最后除基金总份额计算得出,且会发送至托管行复核后予以正式披露。
对于基金估值产生差异的原因,民生加银基金提出三大因素。
第一,时滞性,第三方销售平台净值估算参考的持仓信息来自于基金的定期报告,按规定,基金季度报告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公布,中期报告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公布,年报则是每年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公布,时间都相对滞后。净值估算时,如果基金经理较最新披露的定期报告调整了持仓配置,则估算值可能与实际净值会存在较大偏差。
第二,片面性,因为第三方销售平台净值估算参考持仓信息来自干基金的定期报告,但是除了中期报告、年报会公布详细持仓外,季报只披露前十大重仓股或者前五重仓债券等信息,乘下的组合信息对于第三方销售平台而言是未知的,最终估算自然没有办法得出完全精准无误的值。
第三,差异性,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不同平台的基金净值估算是不太一样的,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背后的原因是平台采用一些模型和算法,根据基金过去的净值表现尽可能还原基金的真实持仓情况,各个平台采用的模型不一样,所以净值估算数据亦会存在差距。
潜在估值偏差,由于盘中净值估算模型主要依赖报告期公布持仓数据和计量分析模型,虽然通过动态窗口调整等方法尽量提高及时性和准确性,但不可避免数据依然存在一定的持仓滞后,对于持仓风格稳定的基金或指数型基金,估值准确性较高;对于持仓个股和风格调整频繁的基金可能存在较大偏差,但实际应用中,若基金估值偏差较大,也可以反推基金可能持仓有较大调整,有一定分析参考价值。
事实上,作为净值估算提供方,多家公司也明确知道估算净值的准确性有限,“仅供参考”。
编辑:黄梅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